故事一:分清主次,有所取舍 张三家不慎失火,火势太大,水瓢、水桶已经不能浇灭,于是请来消防队,正当消防员架起水枪准备灭火时,张三却拦在前面:“我房子里还有棉被,一旦浇水,岂不是要盖湿被子睡觉?” 可是房子要是烧没了,难道不比被子浇湿更严重吗? 许多病人在治疗时就担心自己的“被子”:“哇,有副作用呀”。是的,一般来说,药物总是有副作用的,医生在治疗的时候,必然有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,权衡的原则首先是利大于弊,其次尽量保证弊端是可逆的,换句话说,治疗作用大于副作用,而且副作用在停药后能消失,或者能用某种方式对抗。当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,例如保命,迫不得已也会使用极端手段,但是使用前必然要告知病人或家属。例如当年SARS流行,幸存患者出现好多股骨头坏死,但他们至少是幸存了。 也有患者渴盼“没有任何毒副作用”的药物,至少在目前这还是不现实的。治病犹如战斗,医生、病人是同盟,药物是枪炮,敌人是疾病。枪炮总有误伤的可能。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靶向技术,通俗说就是像导弹一样准确,减少误伤。 故事二:因人而异,因事而宜 张三有钱了,想要买辆车,买什么车好呢?请教李四,李四说:“当然买奔驰宝马了,速度快、舒服、操作方便、关键是安全性高,出事的时候保命几率大,就是价钱贵点儿。”张三又去问王二,王二建议:“要是我就买辆小面包,便宜、高速路乡村土路都能跑、载人多,还能载货跑运输,至于安全性,谁没事撞车玩。” 买什么车关键看张三的经济状况、用途、目标效果。从王二的角度看李四,就是花冤枉钱;反过来,从李四的角度看王二,就是不会生活。 好多患者治病的时候,纠结于花费:“这种药贵,医生宰我”;“这么便宜,医生想给我留根”。其实,医生在制定方案时,也会纠结于花费。患者往往表达出这样的诉求:疗效好、见效快、价格便宜、安全性高、使用方便。究竟哪个是重点?你想用夏利的价钱买一辆宝马,额外还要加一拖斗,最好再插俩翅膀。面对不现实要求,医生往往就天马行空,自行其是了。 医生的纠结不仅来自患者诉求,还有舆论灌输的结果。舆论灌输来自矛盾的双方——社会舆论和专业舆论。非专业的社会舆论一般倾向于便宜,而专业舆论一般受到大型制药公司的影响,贵药、新药无疑是宣传到位,最深入人心的一条就是,贵药新药短期花费高,作为人的一生而言,实际是节省费用的。 贵药对于便宜药的区别是不尽相同的,有的是疗效提高了,例如班布特罗对比沙丁胺醇,前者有效时间接近1 天,而后者维持4~6 小时,有的是副作用减少了,例如吸入表面激素对比全身激素;有的是服用更方便了,例如茶碱缓释片和氨茶碱片。 患者在就医时,需要把握好自己的首要目标,结合自己的经济实力,明确地表达出来,与医生共同制定长远方案。 |
(责任编辑:潍坊哮喘病医院) |